#城鄉共好、互助互惠,看看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讓鄉村廢校再生、與農村共學的例子,很棒喔!--(以下摘自內文)「共學團的理念其實在農村更容易被推動,」郭駿武說自己也是成長於農工家庭,過往農村內互相照顧、托育的基石和共學團的出發點一致,若能在農村中取得互信,就算孩子跑離開學校也不用擔心,因為全村的人大家都認識。 Tags: 3 comments 112 likes 7 shares Share this: 蔡培慧 慧做事真實在 About author 我是蔡培慧。來自南投縣魚池鄉,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,積極耕耘基層,和鄉親站在一起。 我的夢想:突破當前的結構枷鎖,為農民、農村、農業、農地腳踏實地認真做事。 為了完成這個夢想,我願意用盡一切方式,組織於我如是,街頭於我如是、學院於我如是,走入政治場域,於我亦如是。 對我來說,各種實踐方式對於社會的貢獻,都該被等量齊觀,只要能為「農」做一件事,我願意嘗試各種施力位置,只為親手重砌被毀壞的土牆,復振在地經濟,讓參與農村工作的兄弟姊妹、朋友伙伴都能抬頭挺胸、互惠共好。 我是蔡培慧,在日月潭頭社長大,是南投的女兒,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,積極耕耘基層,和鄉親站在一起。 我要腳踏實地的為農民、農村、農業、農地認真來作伙打拼。 19496 followers 18581 likes "https://line.me/R/ti/p/@hui2020" View all posts